作者: 來源: 長江網 日期: 2017-01-16 |
![]() 黃家湖地鐵小鎮概念規劃鳥瞰圖 (武漢地鐵集團提供) 1月13日,由武漢地鐵集團主辦、武漢市規劃研究院承辦的《黃家湖地鐵小鎮概念規劃及啟動區實施性規劃》國際方案征集專家評審會在武漢會議中心順利召開。 6家國內外頂尖設計機構,以及來自規劃、建筑、交通、軌道開發建設等不同領域的多位知名專家,共同為武漢首個地鐵小鎮——“黃家湖地鐵小鎮”描繪藍圖,力求打造“濱湖地鐵示范鎮,產城融合低碳城”,使之成為武漢市地鐵特色小鎮典范。 六家國內外頂尖設計機構競爭,打造首個地鐵小鎮概念 13日,聯創國際設計集團、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英國ARUP(奧雅納)公司、澳洲湯姆森艾德賽(Thomson Adsett)設計公司、新加坡CPG集團、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6家設計機構分別在會上通過多媒體、PPT等形式向在場的專家們展示了對黃家湖地鐵小鎮概念規劃設計的設計理念、方案內容及未來發展藍圖。 來自城市規劃、建筑設計、軌道開發建設、交通等多個專業領域的有關專家認真聽取了各設計機構的規劃成果匯報。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首席總建筑師汪孝安擔任專家組組長。 經充分研討并投票,專家們確定中信-奧雅納聯合體、中南建筑設計院、澳大利亞湯姆森公司為本次國際方案征集的前3名。 未來,黃家湖地鐵小鎮的設計概念將以第一名設計方案為基本結構,聽取專家意見進一步完善,充分吸納其他幾家設計機構的設計亮點,并配合本地方案落地機構完善規劃成果,切實指導首個地鐵小鎮早日開工建設。 打造成“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標桿小鎮 所謂“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模式,以地鐵為骨架拓展城鎮空間、以軌道樞紐為內核激發新城活力、以生態宜居為特色吸納中心人口、以“地鐵+物業”為支撐籌措建設資金的軌道聯動新城建設發展模式。 正如其名,“地鐵小鎮”是圍繞軌道站點打造“地鐵新市鎮”,小鎮除考慮同步文化、教育、醫療等生活配套設施外,還會考慮適度進行產業開發,為小鎮居民提供就業,最終打造適合人居、充滿特色和活力的小鎮,形成全新、宜居的城市“生活圈”。 “地鐵小鎮”的開發建設將在TOD規劃的原則基礎上,結合武漢市地鐵建設和城市發展實際,體現低碳、低沖擊、以人為本、適宜步行等新的城市建設理念。 黃家湖地鐵小鎮位于武漢南三環和四環線之間,西鄰黃家湖,東靠黃家湖大道,南抵2019年世界軍人運動會運動員村,北至武漢學院,總用地面積約93.5公頃。 小鎮周邊依托黃家湖大學城和大橋工業園新區,區域人文氛圍濃厚,產業基礎扎實,是踐行產學研轉換、生態宜居的焦點區域,也是黃家湖區域優化空間結構、展現城市形象的重要區域。小鎮特色定位為“國際菁英小鎮”,將打造智慧商務、精英商業、創意辦公、活力運動中心、國際學校、國際交流中心等功能板塊。 同時,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于2019年在武漢舉行,本次大會是湖北歷史上承辦的規模最大、級別最高、影響最廣的國際體育賽會,也是我市首次承辦此類世界最高級別國際軍體綜合性大賽。黃家湖地鐵小鎮緊鄰運動員村選址地塊,將結合軍人運動會舉行和地鐵8號線三期建設契機,成為我市率先建成并實施的軌道交通TOD發展模式地鐵小鎮,力求打造“濱湖地鐵示范鎮,產城融合低碳城”,使之成為武漢市地鐵特色小鎮典范。 未來,“黃家湖地鐵小鎮”會是什么樣的? 黃家湖地鐵小鎮是武漢市先期啟動的六處地鐵小鎮中最靠近主城區的一個。地鐵8號線和17號線在此交會。 周邊用地以高新技術產業及物流為主,高校云集,文化氛圍濃厚,精英人群聚集。項目主要面向周邊高學歷、高技術及高收入等國內外精英人群,未來小鎮將有三萬人在此生活。 記者從評審會上獲悉,“第一名”中信-奧雅納聯合體的方案,把黃家湖地鐵小鎮規劃定位為“菁英創智家園、水濱宜居綠谷”,致力打造一個功能完善、綠色健康、智慧科技的國際菁英小鎮。 在這里,將形成一核兩軸多組團的空間格局,總體建立功能完善的成熟社區。公共區包括:TOD城市綜合體、創智街區、SOHO家園、國際交流中心、創意工坊、活力運動中心、國際幼兒園和生活配套中心等功能;居住區為不同人群提供針對性的居住產品。 交通上建立分級明確的交通體系,動靜分離,營造多樣式多路徑的步行景觀空間;將TOD作為核心設計理念,以公共自行車專屬引導系統、人形步道、TOD綜合體、無人駕駛通勤客車、單軌電車、穿梭巴士等多模式交通,建立軌道交通站點“最后一公里”的公共TOD系統。 以低影響開發理念為出發點,通過景觀營造,“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措施,打造海綿小鎮。采用綜合管廊、風光互補、水源熱泵、中水系統等先進市政措施,打造低碳小鎮。 注重城市空間及形象的塑造,高層退讓湖面,減少環湖景觀的影響,臨湖通透率在70%以上。以小街區模式規劃社區,引入云平臺、智能物業、互聯網+等,打造科技生活與智能管理一體化的智慧社區。 建設世界一流的地鐵城市,持續發展“TOD模式” 現階段,武漢地鐵已建成通車181公里,同步建設11條線(220公里)。 今后五年,每年將通車兩條軌道交通線路。“十三五”期間,武漢前三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線路將全部建成開通,至2020年形成401公里軌道交通網絡,“主城連網,新城通線”即將實現。 “目前武漢已規劃有6個地鐵小鎮,包括黃陂武湖、新洲金臺、江夏黃家湖、江夏青龍山、東西湖走馬嶺、蔡甸柏林。”武漢地鐵集團副總經理何繼斌在會上說:“希望引進國際先進的地鐵小鎮、地鐵物業開發、TOD模式的發展方式和模式在武漢的應用,通過地鐵小鎮的建設,可加強地鐵帶動城市發展TOD模式的體現,也通過地鐵和地鐵小鎮復合開發利用,來強化發展軸線上的城市功能。特別是在新城區城市功能提升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建設一個不同于傳統的城鎮體系的新型的城市化發展區域。” 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劉奇志說,黃家湖地鐵小鎮不僅臨湖,也毗鄰2019年召開的世界軍人運動會選址,位置得天獨厚,建成之時會世界矚目。下一步要繼續深入規劃研究,有機吸收國際先進的規劃、發展、自然生態等理念,形成自身鮮明的特色,把武漢地鐵城市第一個啟動區打造成世界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