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城建委獲悉,今年1—4月,該委完成市級道路破損路面應急維修任務102次,累計修復破損面積22488.44平方米。
從2016年6月起,市城建委開始承擔城市道路維修養護職能,主要負責“三環十三射”和“八條重要主干道”的高架橋路面,以及與之銜接的地面主線快速路段路面(快車道路面,不含道路相關附屬設施、收費橋梁,下稱“市級道路”)維修養護工作,全長311.6公里,主線面積總計1403萬平方米,其中,現狀主線面積總計598萬平方米。
市城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路路面破損具有點多、線長、面廣、隨機性強、難以預測具體點位的特點。為規范“市級道路”路面日常維修工作,經過反復研究,制定了日常維修養護工作實施細則,確保“市級道路”路面日常維修工作順利開展。
同時,由于市城建委承擔的“市級道路”,多為城市主干道,每天承擔了大量的車輛通行功能,大部分維修工作只能安排夜間進行,有效施工時間短,環境差。鑒于此,該委與城管委、交管局建立聯動機制,針對日常道路維修工作開辟綠色通道,實施備案制。
據了解,2017年“市級道路”維修工作,除白沙洲大道部分路段按要求推遲至今年夏季實施外,其余“市級道路”路面專項維修工程已于去年底全部完工,包含三環線平安鋪立交匝道、循禮門地下通道、珞獅南路等道路,維修總面積約24.93萬平方米,完成市級道路維修項目投資8000余萬元。
深夜酣戰只為保道路暢通
——記者夜訪市道路維修養護管理站人員一線作業
城市道路的養護維修,既能減少道路交通隱患,又能極大方便市民出行。但維修線路長,工作量大,為最大限度地保障城市交通,將道路維修對交通的影響降至最低,維修施工通常搶抓晴好天氣,集中力量夜間施工。
夜間道路維修有哪些困難和挑戰?一線維修工人工作情況如何?5月24日深夜,楚天都市報記者跟隨武漢市城市道路維修養護管理站工作人員一起,探訪了江城三鎮的三個維修點,見證了這些深夜作業的工作人員為了道路暢通而付出的辛苦。
漢陽國博大道 全副武裝為道路“治傷”
漢陽區國博大道是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重要配套道路,于2011年8月通車,北起于江鸚路,南止于三環線鸚鵡立交,全長2508米,雙向六車道。
武漢市城市道路維修養護管理站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國博大道靠近三環線,附近還有不少施工工地,每天晚上大批貨車通行時,將道路部分路面嚴重軋壞,再加上路面基礎過久、下暴雨浸泡時間長等原因,道路出現破損,影響市民車輛安全通行。
為此,該站通過前期巡查統計和市民反映,摸排到從國博大道到上橋匝道處沿線1000余米路段出現多處車轍、坑洞和裂縫等道路破損情況。
為維修改善該大道通行狀況,武漢市城市道路維修養護管理站提前制定維修方案,與漢陽區交警部門通過協調于5月24日晚間進行道路維修。
當晚9時30分許,記者在道路維修現場看到,所有施工隊員穿著制式反光背心、頭戴安全帽,正開始緊鑼密鼓的道路維修,為確保車輛安全有序通行,道路維修采用半幅封閉、半幅通行施工,并在沿線地帶設立了交通錐形桶和臨時護欄,在交管部門的支持下,還配備了兩名協警人員在現場指揮交通。
現場施工方漢陽市政集團道路維修工程負責人方斌表示,從當日下午六點開始進場準備,因沿線修補點相對較多,當晚共投入人力30余人,銑刨機、灑水車、輪滑機、攤鋪機、軋路機、照明車等應有盡有。因提前準備充足,再加上施工時車流量不大,現場人員分工有序,進展較快。
記者現場注意到,在對一約10平方米的破損路面上,維修前,工作人員事先使用銑刨機對破損路面進行清理,完后再將路面基層清掃干凈,再澆灑乳化瀝青,然后再進行攤鋪瀝青,最后再操作攤鋪機將道路平整。“攤鋪瀝青既要保證合適溫度,同時要連續操作。”方斌說,當晚維修隊員提前根據天氣周密部署選在當晚,秉持“以人為本”理念,為了降塵減少灰塵,工作中還特意準備了一臺霧炮車“保駕護航”。
記者了解到,截至次日5時許,國博大道沿線1000余米路段破損路面全部整修完畢。
武昌歡樂大道 深夜作業讓“門戶”更順暢
在武昌歡樂大道(楊園南路-鐵機路口)段,道路多處出現局部沉陷和基礎隆起,給中心城區行車市民帶來視覺不適,城市窗口形象減分。
5月24日晚10時20分許,涼風微冷。記者注意到,不少工作人員臉上冒著汗,手上還不停歇地作業。施工現場,不少工作人員正手持小型水霧噴灑器在對一處約16平方米的道路進行噴灑乳化瀝青。
據悉,由于涉及的施工道路為重要城市干道,白天車流量大,為了不影響正常交通通行,工程施工從夜間10時以后至次日凌晨5時間進行。
現場負責施工的武漢青山市政工程總公司現場負責人梅基兵表示,在上述全線200米左右,道路共出現4個破損點,主要是前期公司通過巡查找出這些道路“病害”。為了減少施工風險,維修隊員也在路段中間將道路設置為半通行狀態,現場有施工應急先鋒隊維護交通行車秩序。
記者現場看到,瀝青攤鋪結束后,工作人員操作小型軋路機先沿著路緣進行平整,隨后由里到內逐步推進,不到10分鐘,上述破損路面整潔平整。
梅基兵事后向記者介紹,當日共投入人力20余名,機械設備6臺,當晚維修的破損路面約100余平方。由于組織得當,施工迅速,截至次日凌晨4點,道路維修全部完工,恢復正常交通。
漢口建設大道 道路“微整形”不擾民
建設大道日常車流量大,路基平整度控制不好,就會加快道路路面的平整度衰退程度,甚至易出現安全事故。
24日晚10時50分許,記者在建設大道一處破損路面看到,該處路面正處于路中心,占地20余平方米,為當晚修補路面中最大的破損點,凹凸不平,路面有龜裂及2-3厘米下沉情況,工作人員正使用啄木鳥鏟車對破損路面,采取切割修復工藝。
武漢市市政建設綜合開發公司項目建設部部長劉如意表示,當晚要修補的建設大道沿線戰線長,共有5處維修點,破損路面是上周發現的,主要原因是行車流量大、基層部分為穩定碎石層、面層為瀝青混凝土且鋪設厚度不大等原因。
記者隨后注意到,工作人員將破損路面面層破除后,清理干凈,然后使用防水抗裂貼粘貼在底層接縫處,以防出現基層接縫處反射到面層,并防止上層滯水滲透入地基,再進行瀝青攤鋪,以此延長維修質量保修期。
劉如意告訴記者,從當晚9點開始進場做準備,9點20分開始施工。因考慮維修道路周邊臨近路邊小區,擔心噪音擾民,當晚11點前,維修隊特將所有噪音相對大的工序提前完成。同時優化方案,對上述破損路面分多日修補完成。